摩洛哥环线之旅:从大西洋到撒哈拉

摩洛哥环线之旅:从大西洋到撒哈拉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从卡萨布兰卡的现代气息,到马拉喀什的红色迷城,再到撒哈拉沙漠的金色沙丘,最终抵达菲斯的千年古城和舍夫沙万的蓝色小镇。摩洛哥,这个北非国度,以其多元的地理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感官的盛宴。
第一站:卡萨布兰卡 - 白色海岸的现代气息
我们的旅程从卡萨布兰卡开始。这座城市的名字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房子”,而城市也确实以白色为主色调。我们首先参观了
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巍然屹立在大西洋海岸线上,其210米高的宣礼塔是世界最高的宗教建筑之一。清真寺内部可容纳2.5万名信徒,外部广场更能容纳8万人同时祈祷。当巨大的屋顶在5分钟内缓缓打开,露出蓝天时,那种震撼难以言表。沿着滨海大道漫步,大西洋的海风轻拂脸颊,与我想象中《北非谍影》里的浪漫氛围有所不同,卡萨布兰卡展现的更多是现代化都市的繁忙与活力。穆罕默德五世广场周围的行政建筑融合了摩洛哥传统与装饰艺术风格,见证了法国殖民时期的历史。
第二站:马拉喀什 - 红色古城的喧嚣与宁静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我们驱车前往马拉喀什。这座被称为“红色之城”的古都,所有建筑都由赭红色砂岩建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马拉喀什,我们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我们还参观了库图比亚清真寺和巴伊亚宫,前者是马拉喀什的象征,后者则展示了19世纪摩洛哥贵族的精致生活。
第三站:穿越阿特拉斯山脉 -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与瓦尔扎扎特
离开马拉喀什,我们开始向阿特拉斯山脉进发。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景色从平原逐渐变为壮丽的山地风光。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是我们此行的亮点之一。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土制 ksar(防御性村庄)坐落在一座小山旁,由一系列红土夯筑的建筑组成。穿越看似破败却依然坚固的城墙,我们仿佛步入了《阿拉伯的劳伦斯》、《木乃伊》等电影的场景中——这里确实是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取景地。当地柏柏尔人向导告诉我们,这个村庄已有近千年历史,至今仍有少数家族居住其中。继续前行,我们抵达了“沙漠之门”
瓦尔扎扎特。这座小城以其电影产业闻名,我们参观了阿特拉斯电影制片厂,看到了许多电影布景和道具。瓦尔扎扎特的夜晚格外宁静,星空清晰可见,与马拉喀什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第四站:托德拉峡谷与通往撒哈拉之路
离开瓦尔扎扎特,我们驶向更偏远的地区。道路两旁开始出现零散的绿洲和枣椰树林。
托德拉峡谷是我们当天的惊喜——一条狭窄而深邃的峡谷,两侧是高达300米的红色岩壁,谷底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我们在峡谷中徒步了一小时,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途我们经过多个柏柏尔人村庄,看到妇女们仍在河边用传统方式洗衣,孩子们在河滩上玩耍。这种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场景,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原始而纯粹的生活节奏。
第五站:梅祖卡 - 撒哈拉沙漠的奇幻之夜
当金色的沙丘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我们知道
厄尔格切比沙漠——撒哈拉的一部分——到了。梅祖卡是进入这片沙海的主要门户。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换乘骆驼进入沙漠。驼队缓慢而节奏地前行,在沙丘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一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沙漠营地——一组传统的柏柏尔帐篷。
夜幕降临后,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听着柏柏尔向导演奏传统音乐,讲述沙漠故事。当篝火熄灭,我们抬头仰望星空——从未见过如此密集、明亮的星群,银河像一条发光的带子横跨天际。那一刻,所有的旅途劳顿都变得值得。
第二天清晨,我们爬上附近最高的沙丘观看日出。看着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将沙丘从暗红色染成金黄,那种壮美无法用语言描述。
第六站:伊芙兰 - 意想不到的阿尔卑斯风情
离开撒哈拉,我们开始向北穿越阿特拉斯山脉的中段。景观从沙漠逐渐变为草原,再到茂密的雪松林。当我们抵达
伊芙兰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还在摩洛哥——这座小镇完全仿照瑞士阿尔卑斯山风格建造,有斜顶房屋、整齐的花园和凉爽的气候。我们在小镇中心的石狮雕像前拍照留念——据说抚摸它能够带来好运。第七站:菲斯 - 千年古城的迷宫
菲斯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市之一。菲斯麦地那(老城区)如同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有超过9,000条狭窄街道和小巷,构成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迷宫。在菲斯的经历令人难忘:
在菲斯,时间仿佛停滞了。中世纪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元素奇妙地共存着。
第八站:梅克内斯与罗马遗迹沃鲁比利斯
从菲斯向西不远,我们来到了另一座皇城
梅克内斯。这座城市在17世纪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统治时期达到鼎盛,他试图将梅克内斯建成一个宏伟的都城。我们参观了巨大的曼苏尔门和皇家马厩遗址,想象着当年的盛况。距离梅克内斯不远是
沃鲁比利斯考古遗址,这是摩洛哥保存最完好的罗马遗迹。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看着残留的马赛克地板、凯旋门和巴西利卡,我们仿佛听到了古罗马帝国的回声。从遗址高处俯瞰周围的平原,景色壮丽。第九站:舍夫沙万 - 里夫山脉的蓝色珍珠
进入里夫山脉,我们的目的地是著名的
舍夫沙万——那座所有建筑都被涂成各种蓝色色调的山城。关于为什么全城都是蓝色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了驱蚊;有的说是犹太教传统的延续;还有的说是为了在夏季创造凉爽的视觉效果。无论原因如何,舍夫沙万的视觉效果是惊人的。不同层次的蓝色——钴蓝、天蓝、靛蓝——与白色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点缀着鲜艳的花盆和五颜六色的门。我们在迷宫般的狭窄街道中漫步,每一步都是一幅画面。当地居民友好而含蓄, cats悠闲地在街头晒太阳。从山顶西班牙清真寺俯瞰全城,蓝色房屋层层叠叠铺展在山坡上,背景是连绵的里夫山脉,美景如画。
返回起点:卡萨布兰卡与马拉喀什的再访
旅程的最后阶段,我们驱车返回卡萨布兰卡。再次看到大西洋的海浪拍打着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基础时,我们意识到这趟环线旅行即将结束。
我们选择在马拉喀什多停留一天,重新体验这座红色古城的魅力。再次漫步于杰马夫纳广场,那些曾经陌生的景象现在变得熟悉而亲切。我们在市场购买了最后的纪念品——香料、阿甘油和传统灯具,为这次旅行画上圆满的句号。
旅行后的思考
这次环摩洛哥之旅让我们体验了这个国家的多元面貌:从大西洋海岸到撒哈拉沙漠,从现代都市到千年古城,从红色城墙到蓝色小镇。摩洛哥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地理、文化、历史的多样性在这里交融。
旅途中,我们学会了欣赏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了传统与现代如何共存,也感受到了摩洛哥人民的热情好客。虽然旅程已经结束,但那些景象、声音和气味将长久留在记忆中:撒哈拉的星空、菲斯的迷宫、舍夫沙万的蓝色街道、马拉喀什的喧嚣广场……摩洛哥就像一颗北非的明珠,闪烁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等待着更多旅行者去发现它的美。